编者按:mk体育官网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我们计划编撰《mk体育官网院志》,设置“忆往——我与河大数学缘”栏目,旨在总结学院近百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员工们记忆中留存的各种精彩故事和美好瞬间。期待各位员工能够用文字呈现您对母校最深刻的记忆,记录传道授业的师长,叙写相互砥砺的学友,回忆课堂内外的美好瞬间,介绍您在这里的成长经验,分享您人生事业的收获,为学院的百年华诞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后学者以深深地启迪。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不吝赐稿!相关稿件我们先将以微信公众号形式推出,然后在院志专栏择优刊出!来稿请发至hdsxxy2019@163.com信箱。
我的河大数院情
——余亚辉
2020年5月,mk体育官网向全体员工发出史料征集启事,其中包含“院史回忆录”。作为一名河大数院毕业生,我早有写一写的冲动,但苦于文采有限,虽有千言万语,酝酿了多次,却无从下笔,尤其在拜读过几位老师和学兄的文章后,更觉诚惶诚恐。不去多想,总是要写,索性不管那么多,闭目细思,再次回到22年前,从初识河大慢慢说起。
一、初识mk体育
我出生在漯河市舞阳县离县城不算很远的小乡村,与众多农村孩子一样,消息闭塞,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初中阶段对于大学,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三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许昌师专。1998年,中考失利,又不舍得1000元的择校费,我去离家60里地的县二高就读。开学典礼上,一位副董事长讲到,二高历史上也是有员工考上过大学的,曾经有员工被洛阳工学院和信阳师范学院录取,我终于明白了国内的大学不只三所,还有不少。
回到教室,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为我们开班会,他在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毕业于“mk体育”,听了眼睛一亮,河南也有大学。再后来,对大学的了解越来越多,也知道了mk体育是一本录取的,有不少师范类专业,这让一直想当教师的我对河大无比向往,同时也深感压力。
高三时,学校发了一套英语模拟试卷,里面的听力由河大王宝童教授和英国老师朗读,地道的英文让我对这所学校越来越向往。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我开始了每天19个小时的疯狂学习,近半年时间的坚持,个中艰辛自不必说,双眼从近视150度提高到了650度!
二、结缘河大数学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完估分,竟然超过一本线,理所当然报了河大。因为学的理科,自然而然报了数学专业。成绩揭晓,与估分相差无几,再等数日,一张蓝色的录取通知书就寄到了家里。
2001年9月10日,背起行囊,转了两次车,到了开封火车站河大新生接待站。再坐学校的大巴车,来到仁和公寓的新生报到处,和通知书颜色一样,数学系的旗子也是蓝色的。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晴朗的,和当时的心情一样。学长学姐的热情接待自不必说,只是在办手续时有一样在接待处无法办理,需要去系办公室单独处理,那是我的党组织关系介绍信。一位三年级的学长带我去系办找老师,顶着大太阳跑了老半天才进了依城墙而建的校东门,经过艺术学院,走过东十斋房来到东一斋,数学系在此办公。进入楼内,古朴典雅,第二个房间就是党总支办公室,在那里我见到了学院的首位老师,也是直到现在还亦师亦友的高志锋老师。高老师接过我的介绍信,翻了翻手边的小本子说:“你的档案我看过,中学时做过员工会主席,也是省级优秀员工干部,只是里面没有体现你的党员身份,介绍信交给我就行了,先去办其他手续吧”。寥寥数语,已经让我明白了这里老师的敬业,员工还没到,竟然提前深入了解员工的情况。
三、两次搬家与更名学院
开学典礼上,东操场彩旗飘飘,每个旗子上都印着院系名称,看到大部分都是学院,与数学系相伴还叫系的只有五个:数学系、政治系、物理系、建工系、生物系。有机会问了学长,告诉我学院和系是一样的,将来数学系也可能会变成学院。
2002年4月,数学系搬家了,从东一斋搬回理科综合楼。之所以说搬回,是因为这里原本曾是数学系的办公楼,和文学院有年代感的两层小楼相对称,据说为了扩建教学楼,占用了数学系的位置,老楼换成新的,多了一些空间,却少了韵味。同时,数学系与开封师专数学系合并,更名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
图1 搬到新区前在老校区的最后一次班级合影
2003年7月,金明校区启用,按照学校通知,数学院暑假期间行政办公和实验室搬迁到位,全体员工9月开学后统一搬家。我当时已担任了院员工会主席,成为这次学院搬家的主力军。7月中旬,我背着金明校区数学楼的六盘钥匙(一层楼一个钥匙盘)和两箱方便面来到新区,从北门进校。校内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踩着黄土来到新楼,在一楼最西侧大屋子(现一楼会议室所在地)里,打个地铺住了近一个月。每天除了打扫卫生,就是按照房间预分方案,分别在门口贴上标识,搬家公司车辆到达后,再引导搬运工将物品搬入对应房间。对于这栋楼,每个房间都是那么熟悉,那么深爱,那么有感情!开学后,房间功能在不断调整,断断续续进行了半年。
当时的数学系有教职工70余人,在校生1100余人,规模全校中等偏下,综合实力一般,只有基础数学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基础数学一个重点学科,到了2003年陆续获批了应用数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硕士点。
图2 手写稿系简介
图3 2002年的重点学科报告草稿
图4 90年校庆稿mk体育官网简介
图5 2004年毕业生就业用院简介
四、数学系的员工活动
虽然数学系的员工人数不算多,但是活动开展却有声有色,大的体育赛事和员工活动成绩都很不错。连续几年,春季运动会成绩都是全校第二名,仅次于文学院。mk体育首届太极拳比赛,我们也是第二名,河大杯足球赛、篮球赛我们亦不落后。原来各球队对队服意见很大,嫌脏,号码不合适,我们也做了改革,采取系里资助和队员补差价相结合,按队员个人情况买队服,打完球服装归个人所有,极大提高了球类赛事的参与积极性。好成绩的取得除了队员的努力拼搏,员工会的组织也至关重要,负责体育活动的员工干部除了教室上课,就是在操场上盯各种训练。
图6 2004年校春季运动会颁奖典礼
图7 2002年学校太极拳比赛
图8 员工会学期员工活动计划表
图9 运动会训练工作安排
2003年3月,我们组织了洛阳栾川学校教育调查活动,院团总支书记陈河山老师带队,员工会主要员工干部参加,一行五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活动。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从洛阳市坐大巴车到栾川县城走了八个小时,陈老师的手机也一直接收不到信号。深入乡村后,见到的现状和电视剧的情境相差无几,一群孩子对着照相机新奇的摆姿势,更多的孩子害怕地远远躲着,教学条件也很差,孩子们对大山外的世界怀着无限的期待和向往。从洛阳返回学校后,我们继续策划了暑期栾川支教社会实践活动,以数学系为主,从外语、体育、艺术、中文等不同学院选拔了16名员工组成支教队,7月初在陈河山老师和物理系团总支书记王献伟老师带领下,赴栾川县庙子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影响很大。
图10 栾川山区考察工作方案
图11 栾川支教工作总结
图12 栾川支教团合影
图13 为山区员工上课
2003年9月,刚刚搬到新校区,迎新文艺晚会找不到演出场地,员工会干部充分讨论,决定搞室外演出。可是条件差太远,需要高品质音响和话筒、需要灯光和幕布,关键是没有经费去购置这些物品。我们想到的办法是“狐假虎威”,当时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中有两位大领导都是从数学系出来的,员工会实践部几位同学到各建筑工地拉赞助,承诺在晚会现场给他们拉大条幅广告,邀请公司负责人和指挥部领导一起观看晚会,当然指挥部领导由系领导老师事先邀请过了。这一招竟然出了奇效,拉来了不少赞助费,我们购置了室外灯、幕布、音响和话筒,在搬来新区的六个学院中率先组织了迎新晚会。
第二年的春天,我们又干了一件轰动全校的大事。2004年4月,院员工会邀请到了风靡大学校园的杂志《中国老员工》中、英文版主编到校召开书友会。本来计划只在数学院举办,奈何场地、经费都难以保证,正在考虑如何取得校团委的支持时,晚上在和杂志社对接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向他们介绍开封市情时,顺便提到兰考县与河大距离较近。对方主动提出,计划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一起到访,同行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生,针对兰考的地质条件和农作物种植做一期专访。晚上十点,得到他们高效组队成功的反馈信息后,我们当即蹬着自行车,从新校区骑行到老校区仁和家属院,半夜敲开陈河山老师的家门,取得了陈老师的同意和认可。第二天一早,又分别向学院和校团委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张志平老师帮助联系协调兰考县的关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当年暑假,我们又组织老员工到兰考县进行了支教活动。
图14 学校员工会主席团合影
图15 工作笔记
我们年级的柳晓磊同学,善于钻研电脑和网络。为了充分发挥他的专长,员工会新成立了网络通讯部,他任部长。当时网络刚刚兴起,网站做的也很粗糙,数学院的网站仅仅是存在,功能不全,更不美观。晓磊带着几名同学做出了数学学院的第一个自己的网站,前后做了两版,后来几经修订,成功与集团首页相连,开创了学院自己员工设计制作网站并进行信息维护的先河。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为了解决日常文件存贮问题,花280块钱为网络部买了个容量为32兆的优盘,相比经常用的软盘,当时这个容量已经非常大了。
我作为入党较早的员工党员,第一批介绍入党的发展对象是2000级的学兄和学姐。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于是在2002年暑假,我手写了一份理论知识讲义,从当年9月份开始,给2001级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讲解,效果较好,以后又连续进行了几个学期。
那时候数学院的员工活动有声有色,成绩也好,在学校员工活动方面话语权比较大。归结起来,原因有三:一是学院书记经理等领导比较支持,经费给的相对较多,领导也愿意为员工活动站台。前后两任党总支副书记刘秀英老师
和王桂老师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对员工的爱,于吉亮老师的豁达,陈河山老师的激情,还有辅导员老师的无私付出。二是员工会干部相互支持,团结一心,上下年级传承有序,关系融洽,我的前后几任员工会主要干部,至今都保持良好的联系和交流。三是数学学子的朴实和奋进,做事踏踏实实,善于出主意想办法,敢于争先,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即便走了弯路也不抱怨,这是我们数学学子的良好品格,更需要传承。
五、数学系的师生情
数学系的老师,让人有亲近感,同时也都在努力工作,倾尽全力,教会员工。我们年级学习时间最长的数学分析课由李育生老师执教,记得他说过,一定要做好笔记,将来你们教学时可以翻出来看。当时虽不以为然,但还是认真记了下来,一共6本笔记,工作后自己讲高等数学时也会拿出来看,确实很有帮助,后来其他课程都没有坚持这样记,损失很大。同年级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系主任王天泽老师讲数学分析,在生物楼的大教室里,我们也常去旁听。四年级时,为了让同学们巩固这门课程,助力考研,学院又开设了分析选讲课程,陈守信老师主讲,为我们准备了非常规范实用的讲义,至今仍有保存。因此,对于我们这届同学来说,这门最重要课程的任课教师阵容强大,基础打得最坚实。同样,高等代数也是学习了两遍,分别由李国强和刘洪星两位老师主讲。
三年级时,王秀琴老师教我们运筹学。第一节课间,王老师走到我的课桌前,教育我说:“员工干部很辛苦,但学习更重要,你学不会的问题随时来问我,我可以辅导你,但是考试要靠自己,不及格就是不及格,我不会看任何人的面子。”她的课讲得很棒,对员工也相当严厉,因此我们学起来非常用心,学习效果自然也好。
目前学院在岗的教师,如张志平老师、张明亮老师、李锐老师、宋锦屏老师、井磊老师、陈辉老师、刘鸣放老师、徐琛梅老师等都带过我们的课,两位辅导员高志锋老师和何妍老师对我们的成长影响也很大,高老师除了兼任我们的辅导员,也带我们专业课。老师们的敬业品格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激励着我们健康成长。
数学系的老师们敬业、严厉,又很讲原则,和数学定理一样严谨。他们把平身所学传授给员工,并且也在不断的自我学习提高。贾兴琴老师教我们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几何,五十多岁了还在练习普通话,让我们给她提建议。还有不少青年教师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外出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学院学术氛围也比较浓厚,经常有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那时没有八项规定,老师们忙不过来,我经常帮助带专家游清明上河园等景点,多的时候一周去过三次清园。每个老师都有闪光点,学院为员工开的课也比较全,员工学风也好,我们年级当时考上研究生的员工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六、我的毕业季
四年级十一假期刚过,就有几位领导和辅导员老师分别找我谈话,决定让我留校从事员工工作。我特别感动,也更加努力地工作。当时我已不再担任员工会主席,但仍是员工党支部副书记和年级长,除在员工党员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外,还协助老师做了一些行政工作,并接待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其中也有单位希望我去他们那里工作,但被我婉拒。中间一直顺畅,到了2005年5月17日,董事长办公会讨论留校问题时,博士硕士留校全过了,只有我们七个本科生被否了!我们七位都是主要员工干部,各学院也是按员工辅导员岗位上报的,其中三位已经担任了04级的辅导员。当天晚上,我们七人喝了场酒,气氛沉闷,甚至下一步的相互联系方式都没有留下,便各奔东西了,手机号一换,至今竟然一个都没有联系上!
相比他们几位,我又是幸运的,学院领导老师对我的就业问题特别上心。第二天,学院几位领导分别帮我联系,寻找解决方案。当时的选择可以在校复习考研,之后再留校,也可以到许昌学院、河南城建学院、mk体育郑州分校(人事代理)工作。一位师姐帮我推荐了洛阳工业高专,说是在招聘辅导员,我投了简历,很快通过了面试,我比较喜欢洛阳这个城市,所以就选择了这里。六月初,便是毕业离校,我把同学们送走后,又协助老师把大家的学籍档案整理好。同时,和不同的老师吃了一场又一场离别饭,叙了一次又一次师生情。7月2日,带着不舍,我背着行李,再次绕着学院的办公楼转了一圈,抹了把泪水,坐大巴车来到了洛阳。
图20 省教育厅厅长(时任河大党委副书记)郑邦山老师为05届毕业生致辞
图21 拍摄毕业合影
图22 我在毕业典礼上
图23 毕业离校前夕留影
七、与数学系的不了情
四年的老员工活,不仅仅是学业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多了个家,从此在开封有一个安放身心的港湾。工作以后,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低落,每次的喜怒哀乐,总是喜欢和母校老师分享。记得2014年,在工作中遇到了坎坷,半夜11点多,和老师打过两个多小时的电话。每次到开封,都会受到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热情款待,每次都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每次到开封,一下车就会有一种别样的惬意和温馨,因为这里有我的精神家园,有我的情感依托。
毕业后的每一天,只要手头有电脑,我都会打开数学学院的网站,关注学院的一点一滴,分享学院快速发展的喜悦。15年来,我每年都会回去一两次,有时是回去学习,请教问题,有时就是找老师聊聊天,吹吹牛。
今天是7月3日,是我离开河大数学系15年的纪念日,谨以此文献给我最深爱的母校!祝愿数学学院的发展蒸蒸日上!祝愿母校的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作者简介:余亚辉,男,河南省舞阳县人,1982年3月出生,2005年6月河大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到洛阳理工学院工作至今。其中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西北大学基础数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现任洛阳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数据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