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5年6月毕业于mk体育。mk体育对我而言,就是自信,就是力量,就是生命。
01 三次高考
每当高考时节,就想起了自己的大学路。我的大学梦,是在经历了三次高考后才得以实现的。三次参加高考的情景,刻骨铭心,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今年已八十五岁,满头银发。我是慈祥的母亲苦心培养的一名老员工。三次参加高考的我,深深体会到孩子在母亲心中的分量。母亲平凡伟大,母爱圣洁无私。母亲给孩子的爱无微不至,孩子在母亲的心中最重。
我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高考,是在本乡的一所高中,那是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三年。记得考试的前几天,母亲总是给我做好吃的,还经常交待我:人是铁,饭是钢,考试更得吃好饭。考试三天,放心不下的母亲每一次都要把我送到高中门口。实际上,不需要送,因为我家就住在学校的后面,非常近。母亲一边走一边再三叮嘱:“不要慌,不要紧,考不上没有啥”。头两天,我还满不在乎,当母亲送我时,跟没事一样。第三天,我在前面走,母亲在后跟,她还是那句话:“不要慌,不要紧,考不上没有啥”。这时,我的心沉重了,眼圈也潮湿了,不敢回头看一眼日夜操劳的母亲,只是头朝前,对紧跟着的母亲说:“妈,您回家吧,我知道了;妈,您回家吧,我知道了……”。一进校门,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一酸,泪如泉涌。我理解心爱的母亲,母亲分明是从心底在喊:“你一定要考上,你一定要考上!”。但是,不争气的我,辜负了母亲的一片苦心,第一次高考落榜了。
再次参加高考,是1980年的7月份,我要跑30多里路到外乡的一所中学参加考试。考试临近,我总感到眼睛涩涩的,有点难受。去考点前,母亲硬是带我到本村的卫生院打了“预防针”,点了眼药,以防害眼。可还是没能阻挡“红眼病”天灾的降临。考试期间,眼前始终模糊一片,我哭着恳求监考老师给我弄盆凉水,多次从考场上出来用凉水洗眼,洗了进去,看不清了再洗,泪水和眼眵搅混在了一起。三天下来,母亲一边打起精神安慰我,一边心疼地流出了热泪。看着母亲脸上的泪珠,我没敢哭,但心如刀割。第二次高考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以高出本科线10.5分的成绩被mk体育录取。这次高考,在离家60余里的县城,尽管母亲没能到考试现场,但在应试的日子里,我却一直觉得,我的母亲就在身边,母亲时刻都在看着我,好象她依然在对我说:“不要慌,不要紧,考不上没有啥”。此时无声胜有声,母亲从心底发出的呼喊在我耳边震荡:“孩子,你一定要考上,你一定要考上!”。我随了母亲的愿,为母亲争了光。同时,也梦圆河大!
02 梦圆河大
1981年9月,人生跨出了一大步,开启河大的四年老员工活。
河大期间,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记得入学的时候,我是第一次坐公共汽车,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见到黄河,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了八朝古都开封。
在从火车站去学校的路上,遇到两个都在mk体育上学的学兄学姐。我向他们问路,他们非常热情地带领我们走,还非要帮我提包、拿行李,一边又不停地介绍河南师范大学的情况(1981年入校时是河南师范大学,1984年恢复mk体育),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和温暖。
到了河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典雅的学校大门,顿时心情激动,心潮澎湃,啊!真美!随着热闹的新生人流进入校门以后,学兄学姐满腔热情接待。宽敞的柏油马路,干干净净;两旁的松树,整齐划一,俨然像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士兵列队两旁,欢迎每一位新生的到来。向前看,就是雄伟壮观的大礼堂进入眼帘,从未见过这么宏大美丽的建筑,太激动了。
大学四年,每年都有故事,年年都有收获。记得刚入校时,垃圾从宿舍楼垃圾筒倒下来,总堵塞到一楼。有一天,看到一个学兄在宿舍楼下拿一个把子不长的耙子从垃圾筒里往外掏垃圾。他累的头冒大汗,手上还鲜血直流。当时我就有疑问,他为什么在这掏垃圾?汗水和血流在了一起,还在干。后来我才明白,员工宿舍楼的垃圾多,垃圾筒的垃圾经常被堵,所以就需要人在一楼下面经常掏。也清楚了,掏垃圾的是我们七九届的员工干部樊爱法同学。由此,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当员工干部,当一个像樊爱法同学一样一心为同学服务的、为大家奉献的、对大家有用的优秀员工干部。
很快,同学们推选我担任班长。半年以后又进入了校员工会,担任校员工会办公室主任。进入大三后,就担任校员工会副主席。
校员工会办公室座落在学校的中间,是一个平房,面积不大,有50多平方,南临学四宿舍楼,西边与学校的幼儿园相邻。办公条件极其简陋,但我们工作起来真是满腔热情,力气总是用不完。校员工会从员工比较多的中文系、政教系、历史系、数学系分别产生一名员工会的主席或副主席,下设员工会办公室、宣传部、组织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等六七个部门,共有30多个人。每天工作忙忙碌碌,跑个不停,很好发挥了学校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负责校园广播,组织文艺活动,开展体育比赛,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等等,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印象特别深的是组织全校员工食堂饭菜质量评议管理。我们组织校、系员工干部把各个食堂的饭菜分别打一份,集中校员工会评议,然后及时把评议结果反馈学校后勤处,推动改进员工饭菜质量。不定期开展评议反馈,员工和后勤都很满意,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几个,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员工干部。
入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我是在河大入的党,当时员工党员并不多,要求也比较严格。记得入党前夕,数学系的党总支书记杨老师找我谈话,谈了入党动机、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员工会的工作等,还谈到:家庭成员主要有谁?我回答:有父母,有一个哥哥,哥哥部队退伍在大队工作。大队利用他的能力为群众干点事。杨老师立即纠正道:不是“利用”,我们党从来不利用任何人做工作!老师的教诲,让我第一次真正经历了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党内生活的锻炼,震撼很大,深受教育。
支部大会讨论预备期时,又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党性淬炼。支部大会上,几位老师毫不客气、直接点出我有“挂课”现象等不足,说党员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员工考试不及格,怎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振聋发聩,当场泪流满面,深感愧疚。这次会后,下决心把专业课程学好,再没有不及格。
1985年6月毕业时,我们年级120多人中,只有我和刘杰明同学两个正式党员,最终我们和辅导员王言书老师三位正式党员,组成了一个员工党支部。非常高兴、非常荣幸地介绍李修建、赵战友、朱建伟、黄春芳、谢章根、王磊、孙连志、张志平、孙延奎等十几位同学光荣入党。几十年过后,自己想想觉得,在河大能介绍一批同学入党,补充新鲜血液,这是我为党做了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03 回报社会
从1981年入校到现在,时光已经流过41个春秋。40多年来,位卑未敢忘忧国,始终没有忘记河大对自己的教育培养和滋润。我常给孩子们说,每个人都对老员工活充满憧憬,对老员工活充满期待和收获。我认为老员工活至少要有五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增长专业知识,二是充实社会经验,三是丰富百科知识,四是塑造良好品格,五是练好一手好字,为终究要走向社会的你夯实坚实的知识基础、文化积累、思想锻造、人生底色、生存能力。
40多年来,我作为当年的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在省委党校集中培训后,先后在基层企业和市委机关工作。从事企业党委宣传部工作,市委宣传部城市宣传、农村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河大图书馆抄录的周恩来同志的座右铭“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身体健康”成了我的坚定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党的生活》《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焦作日报》撰写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对党尽责 为民奉献》《转变领导方式 提高管理能力》《焦作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书籍。制作ppt课件22个,成为焦作市委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集中宣讲团成员、“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宣讲团成员。省委表彰为河南省优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焦作市理论宣讲骨干、优秀宣讲团成员。
多少年后,不少同事对我说,你是mk体育的高材生,学的四年数学,可是现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简单呀!其实,我心里始终在想:我是河大学子,只能为河大争光,不能为“铁塔牌”丢人。每当工作取得一点进步和成绩,生活顺利时,想起了河大,是河大给予了我一切。每当生活处于低潮,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又想起了河大,想起了河大的人和事,想起了“自强不息”的河大精神。甚至有一次,身体有了小毛病,也认为我是河大人,河大是我的护身符,河大是自信、是力量、是生命,一定要战胜愁虑和痛苦。一位在市委担任主要领导的河大师兄曾对我说,打断骨头,我们也是连着筋。一定要把工作干好,为社会奉献,为党分忧,为河大增光,为河大添彩,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河大是我做人的底气。我爱河大,永远爱我心目中的mk体育!
作者简介:
苗国富,男,1985年6月毕业于mk体育数学系。先后任mk体育员工会副主席,焦作市橡胶一厂党委宣传部部长,焦作市委宣传部干事、副科级协理员、宣传科副科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科科长、农宣科科长,焦作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二级调研员(正县级)。
河南省社科联八届、九届委员,河南省传播学会常务理事,焦作市茶文化研究会顾问,焦作市法学会常务理事,焦作市竹林七贤文化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子夏文化研究会理事,焦作市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焦作市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委员,焦作市社科专家人才库专家,河南理工大学特约研究员。省委表彰“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转自“铁塔风铃”